吳氏宗祠源流

吳姓始祖三讓王泰伯公
吳姓始祖三讓王泰伯公

吳氏為本省第七大族裔,吳氏祖考最早可溯至后稷之後、古公亶父(周太王)之秦伯(世稱吳氏開姓始祖)、仲雍(吳氏傳世始祖)二子。相傳古公生秦柏、仲雍、季歷三子。秦伯、仲雍二位兄長在得知周太王有意立其弟季歷繼位(即周文王),決心成全,乃託詞採藥奔走荊蠻(今江蘇無錫),並自號勾吳,在當地宣揚德化不再返回,兄秦伯無子仲雍繼立,仲雍傳至曾孫周章,時周武王早已一統天下,為感德報功追封秦伯為吳伯公,是為吳姓之始,並封周章為吳子,子孫均以國為姓,再數傳至壽夢王,壽夢王建都於江蘇吳縣,三傳至夫差為越王句踐所滅。

吳王壽夢,原欲傳位於四子季禮,季禮謙虛,辭不受位,後封於「延陵」,故吳氏族人以「延陵」為郡望者,皆為季禮之後。而季禮的三位長兄諸樊、餘祭、夷昧因仍居勾吳,該地屬渤海郡轄,故郡望「渤海」,於今吳氏有冠以渤海者均為其之後。

秦伯、仲雍讓位於季歷,孔子讚曰「秦伯其可謂至德也已!」,其族人亦有以「讓德」為堂號者。吳氏族裔自周末以降,即散居長江流域,季歷之後傳世四十九世為圻公與猛公二位昆仲,圻公派下數傳至六五世為吳競,為唐太史,亦為江南始祖,據興寧吳氏族譜所載,傳子吳簡(七十世),遷居閬州(四川閬中),再傳至七三世為宥,吳宥(時在五代約十世紀),宥始輾轉經江西遷居福建寧化,是為閩粵吳氏的始祖,其後人傳衍閩粵之龍巖、永定、上坑、寧化等地。

又據臺灣吳氏族譜載猛公派下遷徙史為:猛公先徙走黃河至第六二世祭,祭在(唐僖宗中和四年(884))由河南光州固始遷居福州,再遷莆田、再分傳漳、泉、廣東潮州各地,此為猛公派下入閩之始。